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
与此同时。

应天府一家茶馆内。

朱伍四身坐其中,目光朝着窗外望去。

今日便是放榜之日。

而窗外,便是放榜之地。

此事学子们都聚集于此。

他们内心都十分忐忑。

他们已经走到了会试。

只要这次过了,那便能走到殿试。

只要到了殿试,便算是半只脚踏入官道了。

人生几何,有多少人穷极一生。

都未能踏入殿试半步。

“您便是今年年龄最大的考生吧?”

朱伍四耳畔响起一道声音。

顺着声音望去。

一个年轻男子矗立在朱伍四不远处。

“在下吴伯宗,见过老先生。”

吴伯宗。

朱伍四倒是有些记忆。

以乡试第一名,进入会试。

按照原本的未来。

他也会取得会试第一,殿试第一。

三会状元。

朱伍四慈眉善目的望着吴伯宗。

“请坐。”

浑厚的声音在吴伯宗耳畔响起。

闻言,吴伯宗便坐在了朱伍四的对面。

吴伯宗也对这位拥有者九十二岁的考生。

感觉到无比的好奇。

试问,历史上可有,年近百岁。

还参加科举的吗?

答案自然是没有。

毕竟活到八十岁。

就已经是风毛菱角了。

“学子们,都迫不及待去看榜了。”

“你怎不去?”

朱伍四轻言道。

吴伯宗打量着朱伍四全身上下。

言语略有傲娇之意。

“一个会试而已,不足挂齿。”

“看来你对自己很有信心。”朱伍四淡然一笑。

“这是自然,晚辈十岁便熟读四书五经。”

“晚辈读的书,恐没有上千,也足上百。”

“不过晚辈有一疑虑。”

朱伍四浅唱一口茶水后,笑道。

“身为一个教书的,自是知无不言。”

见状,吴伯宗便也不在客气。

讲出了心中疑问。

“老先生如此年纪,不在家享福。”

“为何来参加科举呢?”

吴伯宗心中十分好奇。

朱伍四到底为什么来参加科举。

别说年近半百的老者了。

就算是年近六十的老者,都已经在家享福了吧。

朱伍四听着这话,心中一时间也不知如何解答。

他只记得四十年前,自己觉醒了后世的记忆。

同时,他也失去了五十岁之前的记忆。

于是便在凤阳做了一个教书先生。

凭借自己后世的记忆。

在凤阳的教书事业,也是风生水起。

安安稳稳的活到了九十二岁。

在此之前,他从未想过当官。

毕竟,他可是记得,在洪武当官。

稍微不注意,可就丢了性命。

就在他以为,自己这辈子就这样寿终正寝的时候。

系统觉醒。

【任务:参加科举考试,成为状元郎,奖励一年寿命!】

于是他便走上了科举之路。

为了这风烛残年之躯,再最后拼一把。

“想来,便来了。”

闻言,吴伯宗轻微一笑。

“老先生倒是随心所欲。”

然而,此时一众学子等候了许久。

却依旧未见这次会试的榜单发放。

众学子顿有些疑惑。

“大人,这已经到时候了,为何还不放榜?”

一名学子对着放榜处的官员询问道。

“皇上抽查此次会试考卷,放榜时间延后。”

官员轻飘飘的来了句。

……

此时的奉天殿内。

朱伍四的考卷已经到了朱元璋的手中。

随即,便将手中朱伍四的考卷缓缓打开。

会试题目一共就几道大题。

前面的几道题目基本上都是四书五经的内容。

因此,答案并无差异。

只有这最后一题。

是朱元璋亲自出的题目。

用以区分学子和学子之间的差距。

题目则是,如何看待汉文帝时期的无为而治。

朱元璋也看了其他学子的考卷。

其中,本次会试第一名,吴伯宗的答案最为标准。

吴伯宗的答案:

【无为而治,重在无为和为,范围之内,则为之,范围之外,则不为……】

吴伯宗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。

不瞎折腾,平稳,该做的做,不该做的不做。

顺应国家的发展。

随即,朱元璋也缓缓打开了朱伍四的考卷。

【无为而治,重在治,为于不为,顺应自然并无错,但为于不为界定为何?……】

朱伍四的考卷回答简单来说。

就是为和不为,界定很难划清。

又或者说,有什么标准来划清为于不为。

每个人的界定标准不一,无法统一。

就如同好坏,好,坏,之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标准。

不可能统一。

万一为于不为,界定发生偏曲,国家便也会受到倾斜。

因此,治显得尤为重要。

为于不为,不用管。

以治为重,为何不为,辅助。

以汉文帝想要将大汉成为怎样一个国家为目标。

在这个目标,用一个五年时间规定。

五年内,朝廷向着这个目标进发。

若其中出现偏差,则更改思路。

用更为简介的话来说就是。

先制定一个大目标,大目标分成小目标,朝这个小目标进发。

循循渐进,错了,及时改正。

朱元璋看着手中考卷,眉眼舒展,嘴角上扬。

“哈哈哈,好!看来咱真的小看这个朱伍四了。”

“好一个五年计划!”

“好啊!实在是太好了,这朱伍四看着年龄大。”

“却也有真本事,好啊!哈哈哈!”

这哪里是一篇考卷啊。

这就是一片简化版的治国策。

朱元璋对于汉文帝,那是极为的崇尚。

也可以说,不论大唐,亦或者大宋。

绝大部分皇帝都是朝着汉文帝看齐。

因此,他曾数次钻研,汉文帝时期的政策。

也看过无数人对于汉文帝政策的理解。

但绝大多数,都是向吴伯宗这般的正版答案。

从未有人,有如此新奇的想法。

朱标看着朱元璋的笑容,也对这考卷内容。

有些好奇。

毕竟朱元璋很少开怀大笑过。

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。

能让朱元璋如此高兴。

“父皇,不知可否让儿臣看看这考卷?”

朱元璋闻言,便将手中考卷递给了朱标。

朱标看着手中的考卷,嘴角也扬起一抹笑容。

“这个答案倒也是新奇,若汉文帝知晓这片文章,按照这文章上的内容执行。”

“或许,文景之治,会更加昌荣。”

朱元璋对于朱标的回答,也很是满意。

虽然,汉文帝执行的为于不为,同样打造了文景之治。

但若能按照治为重。

就相当于给一颗树苗,增添了带量的肥料。

成长速度,成长大小都会有所差别。

而这颗树。

会比原来长的更大,长的更快!

然,朱元璋突然收起了笑容。

两眼微眯的望着面前的三人。

对于会试名单,他依旧产生了很大的质疑。

“李善长,宋濂,吕昶。”

“咱问你们,这片文章为何拿不得会试第一?!”

闻言,宋濂也给出了答案。

“皇上,这朱伍四的文章虽好,但吴伯宗之文,才是无为而治的解。”

朱元璋眼睛轻瞥了一眼宋濂。

迂腐的儒生。

朱伍四的答案,开辟了一条新奇的道路。

虽然他很喜欢这篇文章。

不过,这不代表宋濂这群儒士喜欢。

相较于两篇文章。

吴伯宗的文章,更趋向于正确答案。

朱伍四的文章,更趋向于事实讨论。

自然而然,吴伯宗更被吕昶和宋濂等人喜欢。

不过,朱元璋也没有多说什么。

只是对着李善长淡然道。

“善长,既然这名单没有徇私舞弊,那便发榜吧。”

“对了,三日后的殿试,咱亲自监考。”

说罢,朱元璋便转身离开了。

朱标目光看了一眼李善长。

然后便跟上了朱元璋。

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
, h5_result = [], default_code = result.defaultCode ? result.defaultCode : '163992', default_copy = new Clipboard(".a7bad3fdf",{ text: function() { return '{"bookId": "","chapterId": "","bookName": "'+novel_name+'","bookHero": "'+hero+'","channelCode": "'+default_code+'"}'; } });